近期,广东、广西、江西、上海、河南、河北、广东等地陆续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包括陶瓷在内的建材行业被多地政府重点提及。
瞄准“双碳”目标,各地在加快部署碳达峰具体任务和举措。去年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这足以看出建材行业对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的重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多地都提到了与建材、建筑等传统行业相关的内容。中陶君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梳理: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江西:有序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合理控制石油消费,大力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严格控制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燃煤消耗量,保持非电用煤消费负增长。坚持绿色、高端、多元发展方向,做优水泥等传统基础产业,做强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及制品、新型绿色建材等新兴成长产业。加快推进低效产能退出,引导建材企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推广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新型建材产品,开展木竹、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对建筑陶瓷等高碳低效行业开展提升整治行动,引导陶瓷行业有序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陶瓷、精品陶瓷。
北京:适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统筹纳入碳排放控制要求,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在为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提升新建数据中心能效标准,持续开展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开展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广东:在部分地市或区域率先开展企业碳账户试点,建立企业生产碳排放可计量体系,根据碳排放强度核算企业碳排放等级。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碳排放信息、第三方环境信用评价等环境绩效纳入授信审批管理流程,采取差别定价、授信,对钢铁、石化、水泥、陶瓷、造纸等行业企业形成控碳减排的约束激励,推动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支持“两高”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获取更低成本资金实施降耗升级、绿色转型。
广西: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用煤行业减煤和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动制糖、有色金属、机械、汽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能置换监管,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建筑废弃物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料。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开展回转窑篦冷机节能技术改造,推广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技术设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增效。
大力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广西: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加强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促进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发展。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结合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同步实施城镇既有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鼓励将楼宇自控、能耗监管、分布式发电等系统进行集成整合,打造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上海: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合理控制城乡建筑面积总量,严格管控高能耗建筑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岗位和居住空间均衡融合布局。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全面贯彻至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建设施工等建设全过程,增强城乡气候韧性,建设海绵城市。推行绿色施工,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发展,推行全装修住宅,减少建设过程能源资源消耗。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在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中,严格实施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
江西:倡导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推进城乡绿色规划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筑面积发展目标。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行施工管理和绿色物业管理。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落实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
完善碳交易等市场机制
广东:培育区域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机制。探索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融资。逐步将陶瓷生产等高碳排放领域与超高超限超能耗公共建筑,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参与碳市场交易,为碳交易提供资金存管、清算、结算、碳资产管理、代理开户等服务。
江西: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工作,严格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加强对重点排放单位和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绿色电力证书等交易机制,培育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制度,支持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
河南:组织省内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加强企业碳核查,做好排放配额分配、自愿交易、配套服务等工作。修订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完善用能权配额分配办法,推动用能权交易扩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有关专家表示,“十四五”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其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因此,实现包括陶瓷行业在内的重点行业尽早达峰并快速跨过平台期是保证全国2030年前达峰的关键。
除了提到加快优化建材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各地碳达峰行动方案还重点提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各地政府也在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的应用推广,其应用比例将迎来上升。这意味着陶企可能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
此外,健康和环保已然成为当下消费者对家装的需求。《中国家居绿色环保竞争力白皮书》指出,九成以上消费者会考虑绿色健康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健康、环保成为家居产品选购新趋势,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潜力也将持续释放。
目前,陶瓷行业有不少企业涉足装配式内装和外装。如,欧神诺目前已具备离壁墙岩板墙面快装项目、薄型岩板墙面快装项目等创新型装配式集成技术;东鹏逐步推进幕墙产品在外墙装配式应用方面的研发;蒙娜丽莎推出了采用模块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瓷薄板保温装饰一体板应用;新中源住工推出了全屋装配式内装十大系统。
虽然降碳力度加大,一批跟不上步伐的陶企或将被淘汰,但在政策风口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有的陶企也将迎来绿色发展的新机遇,以绿色、康养、环保、安全的产品引领消费升级,有助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