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陶瓷企业生死难关来了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2-08-08
阅读量:4438

节能减碳是建陶行业无法绕开的课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家环保政策的走向和新政策所带来的新规则、新挑战,都事关陶企的生死存亡。部分陶企因资金不足而无法降低碳排放,已经或正在被淘汰出局。与此同时,不少陶企通过改建锂电生产线、布局光伏、新建智能化生产线等方式谋求转型。


到2030年陶瓷行业

改建一批绿色低碳生产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作为高能耗行业典型代表,建陶行业在其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在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方面:在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重点行业达峰行动方面:加快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推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降碳装备。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在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

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行动方面:将陶瓷、水泥、玻璃、石灰、墙体材料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创建和绿色建材下乡行动,推动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产品。推广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器具、电梯等用能设备,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分布式光伏、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

在政策保障方面:构建标准计量体系。加快制修订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效能耗要求,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基础通用、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艺技术等领域标准。强化标准实施,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制定更严格地方标准。积极培育先进团体标准,完善标准采信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企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方案》着重关注陶瓷行业的节能降碳技术,促使行业能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量。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强调,到2030年陶瓷行业改建一批绿色低碳生产线,以及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制定更严格地方标准。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对建陶行业生产线的减污降碳要求会越发严格,这为尚未完成“煤改气”的企业敲响警钟。


清远开启淘汰模式

哪些陶企能挺过考验?

此前,各地政府就已推出不同的举措来推进节能减碳的建设,其中引起陶瓷人关注和热议便是“清远5年内陶瓷生产线数量将砍超过一半”的消息。

近日,清远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的《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陶瓷生产线控制在70条以内。截至2022年7月,清远市完成“煤改气”后,仍有151条生产线。这也意味着5年内清远的陶瓷生产线数量将砍超过一半,淘汰模式即将开启。

清远目前的建陶行业也并不乐观。清远工信局相关数据显示,1-5月,清远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64.1亿元,同比下降1.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虽然建陶行业增长了1%,但陶企普遍反映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尽管如今的天然气价较开年时的高峰阶段已出现回落,但在终端市场销售乏力、行业产能过剩等影响因素下,清远产区内的不少陶企依旧是减产的状态。

这种种影响因素都促使着陶企转型升级,技改生产线,着重发展附加值高的产品,以适应当下的行业形势。


转产锂电、布局光伏......

陶企纷纷寻找新出路

优胜劣汰是建陶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经阶段,陶企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容身之地,不仅需要转型升级,还需要从固有的企业发展思路中“跳出来”。

8月3日,由德力泰承建的山东远丰集团高端中板宽体窑成功点火。该生产线主要生产400×800mm规格的高品质中板产品,产量2.8万m²/天,投产后将成为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中板全抛釉专业生产线。此外,欧神诺、宏胜、永盈、贡宝等陶企也将新建或技改新线。

转战锂电成陶企的发展新方向。宜丰、上高、高安、江西等产区的不少陶企将瓷砖生产线改建为锂电生产线。据公开备案信息显示,江西产区今年已有21条陶瓷生产线备案技改锂电产品,共涉及到9家陶企,分别为江西精诚陶瓷、高安博德陶瓷、江西金丽陶瓷、江西赣虹陶瓷、江西新阳陶瓷、江西荣威陶瓷等,生产线数量合计达21条。

早前,有不少头部陶企就已发现锂电这一发展新机遇。今年3月,兰州新区与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举行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云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达53亿元。此次签约的20万吨石墨化装置及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3亿元,占地约2000亩,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85亿元以上。

除了锂电,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也成陶企的最优选择之一。面对“气价飙升”“用电难”的困境,不少陶企寄望于用“光伏发电”技术缓解困局。

8月2日,湖北宝加利陶瓷有限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公开招标。据招标公告,湖北宝加利招标最高限价为17038.33万元,招标采购供应商1家,要求项目在签订合同之日起60天内完成。此前,超480个陶瓷厂屋顶光伏项目通过备案审批,合计已有340家陶瓷企业计划建设“自产自用、余电上网”光伏发电项目。

不难看出,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的大趋势下,陶企也意识到,如果不改变,只会落入被淘汰的境地。因此,部分陶企或转入新能源产业,或加大对光伏等低碳清洁能源应用的力度。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