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评】瓷砖价格继续涨涨涨;房地产税推迟,五部委喊话救市;梁桐灿100亿、何新明父女75亿、叶德林70亿荣登全球富豪榜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22-03-21
阅读量:4084

大家好!我是中陶君,欢迎进入中国陶瓷网第2期《中陶日报一周热点回顾和述评》。本栏目由原来的《中陶日报一周热点荟萃》升级而成。

纵览陶业风云,聚焦家居热点——请大家每周日锁定《中陶日报一周热点回顾和述评》。

 

突发!泛高安超10家陶企通知要涨价

3月12日消息,泛高安周边的高安、宜丰、上高、萍乡、上饶、景德镇等产区,在3月11日至3月12日的24小时之内,至少10家企业以上大范围发布了涨价函,而且涉及品类已经不再局限于600、800规格的仿古品类,已波及小地砖、抛光砖、抛釉等更多常规品类和600×1200规格的大板,涨幅明显加大。此轮涨价潮率先在华硕陶瓷集团、金利源集团亚威陶瓷、新瑞洪企业集团家乐美陶瓷三大头部企业开始。其中,华硕陶瓷集团所有产品价格全面上调5%,该集团的产品还包括了600×1200、750×1500规格,三星集团好望角陶瓷所有产品上调5-7%。(来源:陶业时讯)

✎【述评】不出所料,进入3月中旬之后,泛家居行业仍然是“涨声”依旧。在建陶领域,除了江西泛高安产区超10家陶企通知要涨价,山东临沂建陶产区的大将军、东宇、程宇、金灿、瑞达、宏都、临沂顺辉、连顺、朗宇等多家陶企也在3月15日集体涨价,主要涨价产品为墙砖、中板、地砖,价格上调0.05元-3元不等;而在泛家居其他领域,家电厨电五金卫浴建材跟涨,如三棵树自3月11日起对工程产品进行价格上调、东方雨虹在3月13日宣布自3月16日起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上调10%-20%……

随着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加上此前全球供应链早已因新冠肺炎疫情遭遇严峻挑战,一场波及全球制造业的连锁“海啸”正在愈演愈烈。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面临如此环境,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建陶行业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燃料和原材料大幅涨价促使陶企不同程度地上调瓷砖价格,虽然看起来有些突然,其实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唯一的问题是,建陶行业本就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品牌多如牛毛、产品同质化愈演愈烈,而终端价格战犹在继续,位于生产端的厂家可以随时上调瓷砖出厂价,身在市场一线的经销商却想说涨价不容易——面对各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想说的是,“瓷砖还可以卖便宜一点吗?”

 

房地产加速洗牌
央企崛起,碧恒万跌出前三

 
3月14日数据,中国房企市值总排位中,各大房企也已经全面进入深度洗牌期。原来的碧恒万三巨头已经全部跌出中国房企前三名。以人民币计算,华润置地市值1776亿排名第一,保利发展1761亿排名第二,中海发展1728亿排名第三,万科则以1720亿屈居第四。排在第五名的是一家民营房地产巨头——龙湖地产,市值1407亿,第六名则为招商蛇口,市值1012亿。“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以708亿人民币市值从第一名降到了第七名;而恒大集团深陷现金流危机之中,市值蒸发了90%,完全跌出第一梯队。(来源:ZAKER新闻)

✎【述评】这则新闻有标题党的嫌疑,“碧恒万跌出前三”,其实说的不是销售收入,只是市值而已。不过,它却折射了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下行。
 
从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来看,则更加印证了房地产市场的下行: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下降1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7026万平方米,比2021年末增加600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5552万平方米。
 
但是,国家统计局还披露了一组数据: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49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住宅投资10769亿元,增长3.7%。然而,2022年1-2月份全国土地购置面积仅为838万平米,同比大幅下滑42.32%,创下历史最低点,这说明当前房企拿地意愿非常弱,和房企销售数据没有改善、资金状况较差有关。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继续“雷声”不断。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当天A股和港股的房地产板块掀起一波强势反弹,其中港股内房股板块大涨6.8%,A股房地产板块大涨3.2%。
 
会后,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外汇局、央行5部委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精神,并对房地产业都进行了相关的表态和政策阐述。财政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证监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银保监会: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央行: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汇局: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多重利好以及大盘带动之下,地产股迎来久违的上扬行情。针对此次金融委会议的重要意义,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政策的积极回应进一步坚实了“政策底”,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于房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的担忧。
 
销量急速下滑,地产股却掀涨停潮,后又有国家利好政策出台。这种强烈反差,就是当下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写照,迷雾重重,充满了“魔幻疯癫”,让人捉摸不透、看不明白。房地产市场如此,与之休戚相关的建陶行业同样前景难测。

 

两家家居品牌宣布与邓伦解除合作关系
 
在“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一则“邓伦偷逃税被追缴并罚款1.06亿元”的消息占据微博热搜榜首。据统计,邓伦手握的代言有:宝格丽、雪花秀、君乐宝简淳、欧莱雅彩妆、联合利华中国区洗护发代言、云米、索菲亚、桂格燕麦、罗杰维维亚等。其中,索菲亚、云米智能家居已官宣解除与邓伦的合作关系。(来源:经理人网)

✎【述评】从之前的范×冰,到后来的吴×凡、李×迪、王×宏,再到如今的邓伦,明星代言翻车事件轮番上演。过去,明星代表的是人气和流量,请明星代言可谓“一本万利”;如今,随着劣迹明星的屡屡出事,流量明星逐渐被主流价值观边缘化,他们当中那些已经翻车的人早已成为德不配位、贪婪、无底线的代名词。

对于陶企而言,生产、销售的是关注度和消费频次都很低的瓷砖,打造品牌不容易,更要认真考虑:明星有风险,代言需谨慎。与其花巨资请明显代言,不如将老板变成企业最佳代言人,或打造一个年轻消费群体喜欢的虚拟偶像。

 

中国家居行业共11人
上榜《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

 
3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在全球家具行业,共有28人登上榜单,其中欧派家居董事长姚良松排名第一。榜单显示,截至1月14日,姚良松财富值为590亿元人民币。中国家居行业共11人上榜,除姚良松之外,红星美凯龙车建兴、敏华控股黄敏利夫妇、顾家家居顾江生、震旦家具陈永泰、居然之家汪林朋、好太太/好莱客沈汉标夫妇、欧派家居姚良柏、罗浮宫家具黎经华、月星集团丁佐宏、索菲亚江淦钧等人也在榜单之中。(来源:77°)

✎【述评】陶瓷行业也有四位大佬荣登《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他们分别是国瓷材料的张曦、宏宇集团的梁桐灿、东鹏控股的何新明/何颖父女和新明珠集团的叶德林,他们的财富分别为100亿元、100亿元、75亿元和70亿元。很多陶瓷人都相信,陶瓷行业应该还有几位大佬有实力进入此榜,只是大家都比较低调。而那些已经上榜的陶瓷大佬,都因为公司上了市或个人和企业太耀眼了无法低调。
 
当然,无论是低调还是高调的企业家,本事越大,创造的能力越强,拥有的财富则越多,受托的责任也越大,尤其是在商业向善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趋势和必然选择的背景下。小而言之,亲友的托付、员工的托付、企业的托付;大而言之,行业的托付、社会的托付、时代的托付……

 

海外陶企2021年财报出炉
均实现利润增长

 
日前,莫霍克工业集团、巴西知名瓷砖生产商Portobello Group以及阿联酋知名陶瓷企业RAK先后公布了财报。其中莫霍克净销售额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实现100%增长,其中瓷砖产品全年销售额达到39亿美元,增长14.1%,利润达到4.03亿美元,增长140%;巴西最大的瓷砖生产商Portobello Group实现了51.9%的增长;RAK陶瓷集团则增长21.8%,2021年总毛利率历史最高水平。(来源:陶瓷资讯)

 ✎【述评】为什么莫霍克工业集团、Portobello Group、RAK陶瓷集团的利润这么高,而中国的陶企利润那么低?中国建陶行业市场集中度太低?低端低价无序竞争太惨烈?淘汰赛已经开始,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搞起来,创新能力强起来,品牌溢价做起来!

 

2022《上海市室内装饰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正式发布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的管理,提升行业规范服务水平,促进行业持续良性发展,在今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公平守正·安心消费”的理念倡导下,新修订的《上海市室内装饰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22版)正式发布,为保护消费者家装施工权益再添保障。与此同时,由上海率先出台的《住宅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首批承诺执行的上海35家知名家装企业郑重签署承诺书,共同为捍卫消费者权益、创造沪上健康家装市场保驾护航。(来源:上海室内装饰行业协会)

 ✎【述评】《住宅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由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牵头起草,是国内首个从消费者需求端制定的团体标准。据悉,该标准针对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水电、泥木、涂装、竣工四大重要验收节点的验收要求和验收方法制定规范,其中多项质量指标高于国家现有标准要求,为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依据和保障。

当前,推行瓷砖成品交付服务逐渐成为建陶行业的共识,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借鉴上海的做法,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制定一个《瓷砖成品交付验收标准》的团体标准或行业标准呢?

责任编辑:刘思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