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中国陶瓷网讯 (作者:松鼠)“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和有朋友的洛杉矶……”
咳咳咳!欢迎来到中陶旅行社,遗憾地告诉各位,以上提及的国家和城市,均无法成团 !
因为我们要准备出发,看陶企们的“非洲大迁徙”啦!
根据各大企业官方信息统计,特福、旺康、博达、帝缘、中交集团、新美、“马可波罗”(注:非广东唯美旗下的马可波罗)、时代陶瓷等16家中资企业,在非洲共投资超过61.67亿元,建设了超过51条生产线,日产能合计超过76.95万 m²(注:部分企业数据不完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力量投向非洲陶瓷制造,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加纳与坦桑尼亚等国。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人的心里都缓缓打出了一个问号:市场行情如此糟糕,为何还有这么多的企业大兴工程,斥巨资在海外投资建厂?非洲一向给人印象都是贫穷、落后、缺乏资源,为什么中国陶企海外建厂要扎堆非洲?
来来来我们就此问题,坐下聊个五毛钱天!
01.市场颓靡,中国陶瓷产能下降
不知从何时开始,“今年是过去十几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几年最好的一年”成为了众多建陶人的“神预言”。这几年的陶瓷行业,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完全不为过。
2018年,1265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37家企业退出历史舞台;2019截止今年5月末,有104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退出市场。陶瓷行业频频出现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停产停窑,供应商货款难收等消息,但这些看得见的问题,都仅仅是陶企们所面临挑战的冰山一角。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归咎结底不正是因为“市场萎靡、管理不当、政策不给力”?
环保整治十多年,越抓越严,地方政府成为了传统建陶行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推手。要求陶瓷企业实施“煤改气”,同时对于同一片建陶产区内的企业,仅保留部分优质、达标企业,其余转型条件缺失的企业,鼓励其主动关停退出或转产转型。
企业的关停并转,间接的起到减低产能的作用。部分陶瓷产区为了控制产能、降能耗,不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于陶瓷企业来说,产能则决定一切,这关乎企业的库存和产品的输出。
早期佛山陶瓷产业蓬勃发展,后遭遇环保大整治。为了保住佛山陶瓷产业基线,大举“腾笼换鸟”之策,将佛山南庄镇的陶瓷生产线转移到肇庆、高明等地。“腾笼换鸟”几年间,南庄镇的GDP不降反增,从2006年的62亿元增至2009年的102亿元。
但是十多年间,各地政策的纷纷落地,不仅肇庆、佛山,还有山东、福建、河北、山西、四川等多个产区,都相继出台各种政策限制陶瓷产业的“扩张”,“腾笼换鸟”之策显然已无用。陶企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走出去,则被限制发展。
因此,近几年陶瓷企业紧盯东南亚、非洲等地,在海外投资建厂,既能保住产能,又能走出去,拓宽海外市场,一石二鸟。
02.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同质化是建陶行业的一个通病,包括产品同质化、包装推广同质化、渠道模式同质化、店面风格同质化等。
就拿今年春季陶博会期间,风头最大的“功能性瓷砖”瓷砖来说。功能性瓷砖并非近几年才出现,早在十三年前,特地负离子瓷砖便开始做负离子瓷砖,并拥有专利。但是当年的负离子瓷砖对于行业来说,仅属于企业行为。
但是自2018年秋季陶博会后,功能性瓷砖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至今年春季陶博会为高峰,至此生产功能性瓷砖成为了一个行业行为。几乎每个企业都宣布自己开始做功能性瓷砖,同时自家企业瓷砖的功能与其他企业有所出入,如空气净化砖、负离子瓷砖、阳光健康砖、呼吸砖等。但小编经走访发现,其实各企业的功能性瓷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并不大,只是噱头和宣传有所不同而已。
原本研发和生产功能性瓷砖,是为了在同质化的当下突显自身品牌的卖点,然而随着生产功能性瓷砖的企业越来愈多,功能性瓷砖从一个小众市场产品变成行业主流产品,始终摆脱不了陶瓷行业同质化的现实。
也正是因为中国陶瓷行业竞争如此激烈,一个新鲜的事物出现,短时间内就可能发展为主流趋势。反观非洲市场,目前非洲正朝着城市化和新技术发展迈进,许多非洲国家政府正努力地翻转非洲动荡、冲突和危机的局面,实现政治稳定。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非洲正在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有50%的非洲人处于19周岁以下。目前非洲人口为12.8亿,预计未来十年将会再增加10亿,人口的快速膨胀推动着非洲的城市化进程。
一直以来,人们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为贫穷,让人淡视的现实。事实上,非洲的某些国家一直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根据AfrAsia Bank的一项研究表明,2007年至2017年,非洲私人财富总额平均增长了13%,而2018年却增加3%。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即截至2027年年底,非洲私人财富总额将增加34%,达到3.1万美元(约折合21.32万元人民币)。毛里求斯、加纳、卢旺达与乌干达将是表现最强劲的市场,私人财富增长率在90%至150%之间。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赞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与纳米比亚的表现也相对强劲,私人财富增长率在50%至80%之间,而南非、安哥拉、摩洛哥、埃及、象牙海岸、坦桑尼亚、尼日利亚预期增长率较低,但相对而言还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
虽然说非洲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也推动着非洲本地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2008年至2017年,非洲瓷砖产量从3.08亿平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7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9.5%,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瓷砖消费需求。因此,非洲大陆仍然是世界陶瓷砖进口的第三市场。
而聪明的中国建陶人,敏锐地察觉到该市场的机会,将瓷砖出口到非洲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了,他们还试图想要寻求新的渠道到减少关税、物流等条件的约束。因此浩荡的中国陶瓷大军,正高举旗帜,相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在非洲大陆投资建厂,办起了自己的“新国货”。
03.反倾销
说起反倾销,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近几年,各国针对我国陶瓷砖的反倾销案此起彼伏,且范围逐渐扩大,令深处寒冬的行业雪上加霜。欧洲、韩国、巴西、阿根廷、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起对华瓷砖的反倾销。
虽然各国发起的反倾销,对我国陶瓷砖的出口确实影响很大,但是并不能阻止中国建陶的出口贸易。国家“一带一路”策略,是想要鼓励中国的企业家走出去,在这支庞大的远征队伍中,怎能少得了陶瓷企业的身影。国外企业设法阻碍中国陶瓷砖的出口,那么中国陶瓷企业自然也有本事让他挡不住。
中国陶瓷企业把握现有的资源,考虑自身的的经营管理能力,将中国陶瓷企业运营模式、中国人才、科学技术等资源输出国外,在海外投资建设厂房、生产线,提前打好根基。同时中国陶瓷企业的扎堆“迁徙”,抱团打战,有效地占据当地份额,为将来海外输出做好准备。
人们总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照我看来,中国建陶人在门关好之前,早已透过缝隙向外发展、向阳而生。全球一体化进程,缓慢而无声,随时都可能引发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国陶瓷企业如何全球建陶体系中拥有话语权,还需要多多谋划,多多尝试啊!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