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资讯










(记者 熊娟萍 采访整理)高安在今年的全国陶瓷发展中,无疑是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今年8月,记者到高安参加江西建陶产业发展论坛,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在基地,推土机正有条不紊地游动着、施工工人正冒着酷热紧张地工作着,同时也看到了高安市的领导为基地的事奔波忙碌。这次借新明珠在高安奠基之机,记者有幸再次踏上高安这片富饶的土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激动觉。亲切是因为高安是我的家乡,激动是因为看到高安省级建陶基地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规模如此之大,真正创造了“高安的神话”。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中,基地就吸引了新中源、新明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入驻,引进生产线103条、资金近60亿元。一座占地30平方公里的新兴瓷城正在迅速崛起。
高安作为“东陶西移”的重要承接地,高安基地的神速发展,在业界被誉为“高安现象”,有人为之感到惊奇,有人为之感到不解。带着对高安产区的浓厚兴趣,对基地开发建设中的一些疑问,记者专访了中共宜春市委常委、高安市委书记郭安。
记者:郭书记,您好!我们看到现在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您能谈谈陶瓷基地的规划情况,以及目前基地的基础设施的进展状况吗?
郭安: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分生产区、展贸区、物流区、培训区等相关链区。到2010年一期规划200条生产线达产达标后,达到生产6.5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年利税18亿元。 到目前止,基地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000多万元,共完成土石方1000多万方,完成路面硬化8.5公里,新架设电力设施线路11.8公里,完成日产5000吨自来水装机容量,共引进陶瓷及配套企业40家(其中上亿元以上项目11家,五亿元以上项目5家),合同引进资金75.47亿元,拟建生产线115条,目前有25家企业开工建设,5条生产线正式投产,22条生产线在建。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生产园区、一个产品展示中心、一个建筑陶瓷研发中心、一个三产服务中心、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企业聚结中心。目前,“五个一”工程正在整体推进、系统推进、劳动力培训基地、宾招服务建设、展贸中心建设、现代物流等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记者:高安作为“东陶西移”的一个重要承接地,同时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是如何科学定位,以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来打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郭安:高安素有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的美誉,是江西省第一片釉面砖诞生地,高峰期釉面砖产量占全国的1/8,有釉面砖王国之称。2006年底全市拥有投产企业17家,陶瓷生产线33条,生产各类建筑陶瓷产品达1亿平方米,有配套企业130多家,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高安作为建筑陶瓷产业的老产区、新基地,这“一老一新”注定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而必须重新定位。首先,在开发层面上定位为省级基地,批复为全省唯一授牌的省级建筑陶瓷产业生产基地,从而在项目申报、用地报批等诸多方面享受“省级待遇”。其次,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我们定位思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眼产业系统化布局。希望能为全国建陶基地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一些探索,贡献一些经验。
记者:你们提出“系统发展”的理念,为完善这个系统,你们打算怎么做?
郭安:这个理念,我们是在全国一些主产区经验和教训基础之上总结而来的,主要是为了这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致力于引进几个生产型企业,而且注重谋划整个产业的系统配套能力建设。不仅注重园区开发建设、项目招商工作,而且注重劳动力培训、产品展贸、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工作整体推进。目前,投资3800多万的中国建陶实训中心,投资5亿元、融产品展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汇诚实业,投资12亿元的八景火车站扩场升级等都在运作之中。
记者:高安基地的建设时间之短、发展速度之快,可谓是创造了“高安神话”,请问高安是如何创造这个神话?
郭安:谋事在人、人定胜天,要说高安是如何创造这个神话的只有一个字:“人”。在建设开发基地的过程中,高安人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我举几个例子,新明珠集团需要征地2200亩,我们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平整450万方土方,我们动用了158台挖掘机、1000多辆工程车,35天全部平整到位,很多人都形象地说简直就是“深圳速度”,新明珠董事长叶德林被高安干部的作风所感动,决定在高安基地追加投资10亿元,总投资22亿元,增加22条生产线,总生产线达40条。比如新中源提出要摸清建陶资源情况,我们固定一名干部、固定一辆专车,用时45天,辗转几个地市,把100种样品90多吨资源运送新中源总部。再比如基地管委会的7名工作人员,工作不分昼夜,每个人都因工作劳累住过院打过点滴。我作为高安建陶基地开发建设的参与者、见证人,深感我们的干部和群众与建陶真正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深厚情感。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正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这种精神和速度,打动了许多真心实意来高安发展的外商,才使得我市建陶基地能在短时间内开发繁荣起来。
记者:高安基地定位高、规模大,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你们是如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更多企业的落户?
郭安:我们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解决基础设施资金问题。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我们高安是江西省唯一建筑的陶瓷产业基地,得到了上级大力支持和帮助,仅在铁路编组站、供电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就将得到近14亿元的扶持;二是财政上倾斜。今年以来,我们压缩其他开支,集中支持基地建设,财政可调动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基地设施建设中;三是引进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中国水务集团投资5000万港币,建设基地水厂,引进汇诚实业投资近5亿元打造服务平台;四是多途径融资。目前已融资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首期5000万资金已到位。目前,基地设施建设的速度,基本上满足了基地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承诺,决不会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影响入驻企业的建设速度。
记者:近年来,其他陶瓷产区都因电力紧张,而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随着基地大批企业入驻,势必给高安的电力保障供应形成很大的压力,你们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郭安:江西是个电力富余省份,全省境内有十多座大型火电厂,有三峡电网供电,即使在全国电力最紧张的时期,也没有拉闸限电,还往外省送电,不存在资源型缺电。而且基地属省网直供电,用电需求完全有保障。江西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在第十九次重大项目调度会上,明确基地电力设施超前半年到一年完成。所以在开发建设之初,就未雨绸缪,争取了省电力部门支持,新架设电力设施线路11.8公里。目前已将“十一五”期末规划建设的220千伏瑞州变电站、110千伏城东、新街1号、2号变电站等四个变电站提前动工,总投资1.2亿元,加上基地附近已有的220千伏金子山变电站,四座变电站的电力供应完全可满足基地200条生产线的用电需求,预计以上四座变电站从明年五月份开始将陆续投入运行。
记者:200条生产线同时运行,意味着基地每天物流量至少有15万吨,这将给高安的运输提出新的要求,你们的公路、铁路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吗?
郭安:高安是全国有名的运输大市,汽车运输能力十分强大,拥有大型货运车辆1.2万辆,运力60万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产业体系。而且,高胡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距赣粤、沪昆高速公路大型互通出入口仅10公里,周边设有货运火车站3个。同时,我们基地附近樟树还有一个省级疏散港———赣江码头,樟树港到我们基地只有45公里的路程,另外我们还有九江码头。另一方面,为适应基地建设,经过争取,南昌铁路局已计划投资12亿元,将八景火车站建设为铁路货物编组站,年到发量可达4500万吨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基地的物流需求,真正形成公路、铁路、海运三管齐下的运输格局。
记者:随着佛山陶企的不断入驻,产品的出口成了一个必然趋势,请问你们基地能提供良好的出口通道吗?
郭安:有些沿海建陶企业认为我们基地地处内陆,出口成本较高,这是一个误解。众所周知,陶瓷出口通道有外海、内河、铁海联运三种,到高安办厂完全可以采用铁海联运的方式,实现低成本出口。比如说,八景至上海芦潮港,每个20英尺柜运价为1161元,比佛山到深圳的价格还要略低。因此,出口通道不仅不是高安基地的劣势,反而是基地的一大优势。
记者:我们都知道陶瓷是资源消耗型产业,几百条生产线同时投产,高安在原料供给上能否予以保障?
郭安:江西是陶瓷业的发源地和兴盛地,陶瓷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品种全、品位高,适宜做建筑卫生陶瓷,华南、华东地区的陶瓷企业都到江西来采购原料,而高安恰恰处在资源中心地带,利用周边资源十分便利。同时,高安本身的陶瓷资源也很丰富。根据最近的勘探结果,我市已探明的瓷土储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按一条生产线年产250万平方米计算,能满足200条生产线近100年的需要,再加上120公里以内周边县市近数十亿立方米瓷土储量,完全能够为陶瓷产业提供足量的原料需求。
记者:陶瓷不仅是资源消耗型产业,同时也是高污染产业,照目前的规划要求,高安的环境能否承受?
郭安:污染可控不可怕,治理陶瓷企业污染问题关键是政府的态度和举措,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严把企业进驻关,增强企业法人的环保意识,加强日常监管和提供技术服务。与其他产区分散布局不完全相同,我们基地规划建设采取了适度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布局是经过了专家论证的。
同时我们已采取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在江西工业基地中第一个完成了基地环境影响评价,对进驻基地企业制定了环保标准。最近,我们还组织基地之外的19家老建陶企业老板,专程到佛山考察建陶业环保,增强他们环保意识,落实环保措施;二是正在开展集中供能工作,不仅要解决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煤气炉的安全问题,此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三是实行雨污分离,生产用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生活用水集中处理,以解决水污染问题;四是采用先进工艺和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解决粉尘污染问题;五是在基地内大量植树,建立绿色屏障,解决噪音污染问题。此外,我们还完整地保护了基地内的四大水库近3000亩水面。通过以上措施,着力营造“林在厂中、厂在林中”的绿色生态基地。
记者:郭书记,随着入驻企业的迅猛增多,基地用工是否有保障?
郭安:首先,高安本身有人口83万,劳动力达34万,而且大多数熟悉陶瓷,适合在建陶业就业。同时周边也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建陶用工是完全有保障的。其次,我们已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宜春学院、高安市职教中心等签订招工与培训协议,从研究生到普工,从硅酸盐专业到配套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学生、培训人才。同时,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计划投资3800万元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实训中心,大规模培训人才,今年拟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第三,打造事宜人群居住的生活工作环境,我们正在按建设小工业城市的思路,完善基地周边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建设品位,相信更多的外地劳动者是会向往高安、愿意工作生活在高安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