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是产业迈向高端的必然趋势

来源:中国陶瓷网 2007-08-02
阅读量:1663

    一则“佛山13家陶企联合倡议从6月1日起,所有建陶产品提价5%~15%”的消息震撼着行业人士。因为我国陶瓷行业素来信奉“销售低价格”为救“市”的不二法门。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饱受国际(能源、出口退税、反倾销等)国内(资源紧缺、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运输成本、环保标准等)因素压迫而不得不默默地承受,利润下滑直接影响到陶企工艺技术的创新,致使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研发滞后,进而影响我国建陶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形象。如今有行业先知先觉者倡议提价焉能振聋发聩。
     13家倡议提价的企业能否同步涨价,抑或涨价是否仅仅是为了作秀而引起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记者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无论是“价格联盟”企业,抑或“盟外”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建陶产品、新产品、配套产品等都或多或少开始涨价了。

      研发新产品 促进市场销售

    某陶瓷企业不愿意媒体披露单位及姓名的A先生说,建陶产品涨不涨价,市场说了算。不同的企业因为市场策略不同,价格体系不同,企业运营目标不同,对市场价格的操控自然也不尽相同。
    作为品牌路线清晰的陶企,随着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成本的上涨,且成本上涨压力已经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企业会启动“价格预案”,通过研发更加高品质的新产品,通过提升服务、创新技术建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消费者也会因为品牌企业满足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接受了个性化的新产品及优秀的服务,进而接受品牌产品的提价和升值。
    A先生直言不讳地说,他所服务的陶企因为事前做足了市场调研及准备工作,从6月1日起部分有竞争力的建陶产品提价在5%左右,新投放市场新产品提价更在10%以上,而且市场反应良好,大部分经销商及终端客户对企业产品提价表示理解和支持。
     “盟外”某陶企罗先生则说,他所服务的企业虽然没有参与倡议提价,但是,企业运营同样面临生产成本及营销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早有提价之想,并早就在作准备,只等时机的到来。因此,该公司在听闻“涨价倡议”之后,立即通知旗下的经销商,部分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价5%~8%,新产品提价12%。
     前不久,在广州举行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机械设备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有行业专家建议,从2007年到2023年,将陶瓷行业的原材料、工艺、技术、加工、装饰等定位为精细化发展。惟有这样,才能改变和提高国内陶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行业创新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和提高陶业整体赢利水平。
  
     房地产持续走高 拉动价格上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房地产持续升温,无疑拉动了建筑陶瓷快速增长,而中高档楼盘精装修,更是推动了消费市场对中高档建筑陶瓷需求,陶瓷生产厂家为了满足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得不加大对创新投入,通过更新产品、促进销售。然而,所有工艺和技术的创新都需要通过适当利润来维系,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研发、网络、服务、品牌创建等运作,更需要适当的利润来支撑。
     故此,有远见的品牌企业对家装公司及设计师提出了强强联合,积极打造优势互补的利益体。从佛山到广东,从广东到山东、北京、上海、天津,装饰温馨漂亮的楼房到处可见。房地产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高档化,陶瓷售价上扬自然是水到渠成。

       配套产品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抛光砖企业生产瓷片和仿古砖,瓷片制造商同样上了抛光砖生产线。从墙地砖配套到卫浴产品与墙地砖配套、设计、装饰,不仅体现了企业实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的配套,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也正因为如此,有配套能力,有品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畅销,涨价也是顺理成章。
    虽然“价格倡议”没有得到所有陶企的响应,但是,市场经济所依据的是供求平衡,通过价格杠杆调整供求平衡已是必要的市场手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与国际贸易标准化接轨是我国陶业的当务之急。在与国际接轨进程中,不仅有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更有利益共存的潜规则———适当的利润是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就在前不久生效的印度对我国建陶产品课以0~22.5%反倾销税,说明了什么?是市场售价接近生产成本才会受到反倾销。就连发展中的印度都认为我国建陶产品在低价倾销,那么,我们国内建陶产品涨价是否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呢?!
    诚然,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品质要提升,品牌要健康成长,行业要创新,研发要向高端迈进,提价已是行业向高端发展的大势所趋。

                                                                (文 / 陶瓷周刊 林楚馥)

责任编辑:苏振明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