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城市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一个月,空气质量改善了吗?

来源:陶瓷信息报 2017-12-15
阅读量:3887

   11月15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正式进入采暖季,大量工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仅河南省就有2053家企业被要求实施错峰生产,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实际上停产工业企业比政策要求的更多。

   如河北高邑、山东淄博等地区陶瓷企业由于已完成煤改气,并不在错峰生产企业之列,然而受天然气气源不足,气价不稳等因素影响,开工率并不高。同时众多工业企业受其市场低迷影响,也提前进入停产期。

   错峰生产近一个月后,“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了吗?

▲进入采暖季大量工业企业因错峰生产而停产限产。

 

石家庄35家建陶企业仅6家开工

11月PM2.5浓度降幅最大,为54.1%

   12月11日,环保部官方网站通报2017年10—11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对“2+26”城市2017年秋冬季以来细颗粒物(PM2.5)改善情况进行公示排名。

▲2017年10—11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通报显示:“2+26”城市11月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46—91μg/m³(微克/立方米),平均为68μg/m³,同比下降37.0%。月均浓度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市;月均浓度较高的城市是邯郸、安阳市和开封市,分别为91μg/m³、89μg/m³和81μg/m³。

   从改善幅度来看,11月“2+26”城市PM2.5月均浓度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范围为11.8%—54.1%,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为石家庄、北京和天津市,分别下降54.1%、54.0%和49.0%。

   2017年10—11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52—87μg/m³,平均为65μg/m³,同比下降22.6%。平均浓度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济宁市;平均浓度较高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邯郸、邢台和石家庄市。

   从改善幅度来看,2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为石家庄、北京和保定市,分别下降44.8%、43.5%和42.0%。

▲石家庄市大气质量改善最明显,但PM2.5平均浓度仍然偏高。

   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市同时也是北方建陶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建陶企业35家,生产线53条。被列入错峰生产的仅有赞皇县和行唐县共8家陶企共15条生产线。然而据21世纪经济报一周前调研结果显示:正如前文提及的受天然气因素影响,高邑县26家陶企仅余6家开工。

   “2+26”城市中,多个建陶产区11月PM2.5浓度同比改善幅度较大,其中安阳市、鹤壁市、淄博市降幅分别为达到-33.1%、-48.8%、30%。

 

不利天气将集中在未来3个月

各地将采取更强烈措施应对

   然而10—11月,仅有20个城市满足改善目标的时序进度要求。邯郸、晋城、济宁、菏泽、开封、濮阳、长治和郑州市距离改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其中建陶产区晋城市改善目标为PM2.5浓度降幅10%,然而目前同比持平,邯郸市改善目标为PM2.5浓度降幅20%,实际却同比增加8.8%。

   对此,环保部要求以上地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达到改善秋冬季大气质量改善目标。

▲未来3个月,不利天气将集中出现。

   同时,环保部预测,2017年冬季属于暖冬,不利气象条件主要集中在未来3个月,要求各地需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责任编辑:周婉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了解更多请移步微信公众号
0条评论
相关推荐资讯
海报
中陶网APP下载